近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和《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7版)》(以下簡稱2017版《技術大綱》)。為使各方更好地了解《通知》和2017版《技術大綱》出臺背景和重點內容,加快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記者采訪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維森,就有關問題進行深入解讀。


記者

請問本次兩個文件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要求“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對智慧城市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國家相繼出臺多個文件對此項工作作出部署,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國家戰略。

智慧城市建設是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的重要職責,是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的良好機遇。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2016-2018年工作分工》,明確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要加快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試點,鼓勵其在城市規劃、市政建設與管理、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公共服務中的智能化應用。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啟動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目前已有46個城市被列為試點城市,其中4個城市建成并驗收,取得了一些有推廣價值的經驗。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有些城市設計水平不高、建設緩慢,部分省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監督指導不力,企業的參與度需要進一步提高,創新建設不夠,等等。

  為深入貫徹國家關于智慧城市建設部署要求,全面總結和凝煉近五年試點經驗,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加強政策制定,從兩個層面,指導試點建設。一是研究出臺《通知》,從工作層面作出全面部署,明確試點主要目標、任務內容和各方職責等。二是對2015版《技術大綱》進行修改,形成2017版《技術大綱》,使技術層面更具指導性和操作性。



李維森

記者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原來提出建設“時空信息云平臺”,本次修改為“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這種調整背后有哪些考慮?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2012年,美國政府發布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各方認為,意義堪比20世紀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征的數據集合,已經成為國家基礎型戰略資源,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正成為趨勢,并要求全面推進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

  在這些大數據中,以時間空間為維度的相關數據我們稱其為時空大數據。一方面,時空大數據是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時空大數據也是其他各類大數據集成共享的基礎,通過地理位置信息,人口、法人、宏觀經濟等各部門、各行業數據才能夠疊加在一起使用。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時空大數據的內容,可進行分析挖掘,形成有價值的信息,甚至直接用于服務,其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展現出來,因此,必將成為建設重點。名稱的修改也是突出時空大數據這一建設重點。



李維森
記者

請問2017版《技術大綱》與2015版《技術大綱》比較有哪些新要求?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明確了智慧城市時空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和定位。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2016-2018年任務分工》有關要求,新大綱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在智慧城市中的工作定位,即時空基礎設施作為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組成,既是不可或缺、基礎性的信息資源,又是其他信息交換共享與協同應用的載體。

  二是突出了時空大數據和時空信息云平臺兩項重點建設任務。明確提出各地應著力豐富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公共專題數據、智能感知數據和空間規劃數據在內的時空大數據,構建智慧城市建設所需的地上地下、室內室外、虛實一體化的時空數據資源。時空信息云平臺要面向不同需求、不同用戶,分別搭建通用平臺、專業平臺和個性平臺。

  三是加大了對知識分析挖掘的技術要求。在時空大數據的管理分析中,增加大數據挖掘能力,強化了對基于時空大數據開展挖掘分析、決策服務的技術要求;在時空信息云平臺中,新增知識引擎,要求其能夠通過提供不同層次能力的大數據分析工具,幫助用戶完成對數據的深度挖掘,進而獲取有價值的知識。

  四是加強了對典型示范應用的建設要求。《通知》和2017版《技術大綱》從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注重解決民生問題、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融合等方面,對示范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給出了10項涉及城市重點領域、重大工程、便民利民的應用案例,便于城市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需求迫切和特色突出的應用領域開展示范建設。


李維森

記者

本次專門提出建設專業平臺,請再詳細介紹一下其背景和建設內容?

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該項工作。今年,中辦、國辦印發《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提出具體要求,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遵照執行。“多規合一”工作是我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國家空間規劃體系,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

  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數據,是支撐“多規合一”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數據。這幾年,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如與海南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海南省“多規合一”信息數字化管理平臺;與國家發改委及相關省份簽署了三方共建協議;與環保部聯合印發《關于應用測繪地理信息共同推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有關工作的通知》,利用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監測成果,服務生態保護工作;浙江省測繪地信局與省審計廳聯合開展自然資源審計服務磐安試點,實現“一張圖”審計。

  智慧城市建設要將生態文明建設、科學規劃的理念充分融入其中,讓智慧與綠色交相呼應,共同打造宜居城市。為此,我們提出,當前專業平臺建設的兩個重要方向:一是服務城市“多規合一”工作,打造空間規劃專業平臺,二是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紅線劃定、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地理市情監測等工作,打造生態環境監測平臺。要將這兩個專業平臺建設作為試點工作的必備內容,謀劃好、建設好、應用好,使這些平臺在城市的科學決策和建設管理中直接得到應用,促進城市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


李維森
記者

請介紹一下下一階段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安排?

《通知》和2017版《技術大綱》的印發,是全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從試點探索到全面建設的重要轉折點。接下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將繼續加大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的推進力度,計劃在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試點立項。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機制,加大組織動員力度,鼓勵條件具備的城市積極申請建設試點,力爭到2018年底,經濟發達的省(區、市)有2-3個試點城市,經濟欠發達的省(區、市)有1個試點城市,標桿示范試點城市涌現,取得明顯的建設成效。到2020年,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在有條件的城市全面展開,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初具規模,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有力支撐智慧城市建設。

  二是指導做好頂層設計。積極組織開展2017版《技術大綱》學習研討,讓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理解吃透技術大綱新要求。指導試點做好頂層設計,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愿景契合,與民眾關注需求、城市發展遇到的突出問題相呼應,讓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落地生根,持續成長。

  三是提升已試點建設水平。對于已立項試點城市,會同省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城市人民政府,采取加大指導、技術支撐、交流合作、典型宣傳、評價檢查等措施,推動城市加快試點步伐,提升試點水平,有重點、分步驟、分階段開展建設,力爭取得早期收獲,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四是推動智慧城市成果應用。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指導城市出臺并完善地方法規或政策文件,完善時空大數據的共享、更新機制和時空信息云平臺的服務、運行措施,提高智慧城市建設應用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李維森
記者

請問企事業單位如何更充分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

企事業單位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力軍。為更好的發揮企事業單位的創新力量,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和云平臺在建設的各個環節都鼓勵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充分參與進來,為此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

  今年7月份,我們組織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技術能力較強、經驗豐富的11家企事業單位技術負責人,成立了“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技術指導專家組”,指導試點建設。從各方反應看,這種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專家組為各試點城市出謀劃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也了推動企事業單位深度參與試點工作。

  我們鼓勵試點城市在開展頂層設計時,堅持開門做設計,引入高水平的企事業單位參與設計工作,提升設計的科學性、創新性、特色性;鼓勵企業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提升國產化技術水平,并將創新技術充分應用在智慧城市建設當中。

  我們也鼓勵企業加強交流發展,共同謀劃、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打造精品。前不久,北京測繪學會倡導成立了“北京智慧城市建設聯合體”,超圖、ESRI、立得等地理信息企業也積極與IT領域的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造智慧城市建設整體解決方案,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李維森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