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定位地下管道堵塞點、提前打探下水道有無疏浚風險,地下“經脈”有了機器人“醫生”!昨天,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市政處向普通市民展示了包括管道機器人、防涂鴉新材料、遠程抄表等智慧城市管理中的“黑科技”。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目前九龍坡區已經啟用管道機器人全面診斷地下管網,除了發現問題及時修復外,還計劃在三年內通過機器人繪制出轄區未知走向的地下管網。


地下管網診斷已啟用機器人“醫生”


一大早,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市政處的工作人員便接到市民的反映,稱在位于楊家坪商圈的珠江路段,下排管網出現了堵塞,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泄洪排水功能。隨后,工作人員們立即調來了兩臺機器人對該路段進行了勘查。


  工作人員發現堵塞的問題是因為管道垮塌造成的,“過去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束手無策,只能將整段路挖開探測發生堵塞的具體點位,但現在不同了,管道機器人可以直接進入狹小的管壁,精準探測到發生坍塌的具體位置。”現場工作人員表示。


  這樣的運用案例已不少見。昨天,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從2017年至今,管道機器人已多次成功應用于排水管網的檢測及調查,解決了民安華福4號道路排水管網堵塞、石橋鋪立交排水管網堵塞、大公館立交育才中學排水管網堵塞等眾多難題。


計劃三年繪出未知走向地下管網


據了解,所謂管道機器人的學術名稱叫排水管道電視檢測系統,通過這套系統,操作人員將帶高清攝像頭的機器人放入檢查井,由電腦操作控制臺來指揮機器人在管道中行進,通過電纜將管道內部視頻影像實時同步回傳至操控臺電腦。通過顯示畫面,工作人員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管道內部的積泥、老化腐蝕、破裂、塌陷等問題,保證問題管道的后續治理工作能夠對癥下藥。


  “市政三級管網管徑在800毫米以下的占絕大部分,一般都無法直接進人進行檢查。管道機器人的應用,可以說是彌補了以往該類管道無法進人檢查的空白。”


  同時,管道機器人還有助于調查管網走向,這在老舊排水管網改造工程的前期管線調查時十分重要。據介紹,九龍坡區下屬的市政處管護的排水管網長度已經達到719.23公里,但建設單位卻來自轄區的眾多政府相關部門、社會企業和市屬平臺公司,因此導致了眾多老城區居住人口密集區域排水管網沒有任何圖紙可以參考,日常維護全憑工作人員的經驗進行。


  “有了管道機器人,不但可以進行管道病害探測檢查,還可以輔助工作人員進行排水管網的走向確定。”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市政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計劃在三年內通過機器人繪制出轄區未知走向的地下管網,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更完整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