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京12月16日消息(記者王錫斐)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列為9大重點任務之一。12月16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近日省政府印發的《江蘇省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行解讀。

2023年,江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5.0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是全國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鎮化發展總體上邁入增速放緩、質量提升、城鄉融合的新階段。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紹,《實施方案》對江蘇未來五年新型城鎮化建設作了具體部署,提出了5大行動、1項體制機制改革任務和24項具體舉措。

聚焦老百姓關心的就業、教育、住房、社保等“心頭事”,實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從農業轉移人口關心的“入門、入職、入學、入住、入?!钡葐栴},提出務實管用舉措。比如,圍繞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提出推動南京、蘇州進一步優化放寬積分落戶政策,穩步實現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支持其他已經放開落戶限制的城市因地制宜出臺更具吸引力的舉家進城落戶政策。圍繞農業轉移人口“留得住”,提出強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零工市場服務功能,推動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和民辦培訓機構合理設置培訓項目,鼓勵與制造業龍頭企業聯合開展“訂單式”培養,技工院校每年招生農業轉移人口不少于4萬人,建成100家省級規范化零工市場。圍繞農業轉移人口“過得好”,提出逐步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就讀比例保持在90%以上,加快將隨遷子女納入流入地中等職業教育、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推動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圍,全面落實持居住證在居住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達85%以上。

聚焦“人產城”深度融合,實施潛力縣域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秾嵤┓桨浮穱@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任務舉措。比如,聚焦產業“強起來”,提出引導蘇中蘇北縣(市、區)集中發展1個優勢主導產業集群和1個潛力突破產業集群,鼓勵省級以上開發區整合區位鄰近產業園,支持南北共建園區發展,引導龍頭企業、平臺企業、“鏈主”企業落地入園。聚焦人口“聚起來”,提出鼓勵各地制定吸引外來人口和引導人口向城鎮集中集聚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人才隊伍建設,合理布局應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鼓勵龍頭企業組建人才攻關聯合體,支持建立“人才飛地”。聚焦城鎮“興起來”,提出支持重點中心鎮和經濟發達鎮特色發展,實施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增強城鎮服務功能,打造一批創新社區街區和生活性服務業數字新場景。

聚焦都市圈建設中的“協同化”要求,實施現代化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提升行動?!秾嵤┓桨浮肪劢乖鰪姸际腥σ丶哿?、公共服務支撐力、輻射帶動力,因地制宜提出差異化發展舉措。比如,在培育梯次配套的“產業圈”方面,提出探索“研發在中心城市+制造在周邊”的區域合作機制,支持都市圈內城市在中心城市建立“科創飛地”,高水平建設蘇州、太湖、云龍湖實驗室,支持徐州國際陸港、連云港海港、淮安空港、宿遷運河港四港聯動發展。在培育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方面,提出探索開行城際早高峰通勤列車和城市軌道交通跨站運行列車,加快南京北站樞紐、寧淮鐵路、鹽泰錫常宜鐵路、蘇錫常城際太倉先導段、水鄉旅游線江蘇段項目建設。在培育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方面,提出推動都市圈內城市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鼓勵制定同城化無差別受理事項清單。

聚焦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高品質”需求,實施城市功能品質提升行動?!秾嵤┓桨浮肪劢菇ㄔO面向未來、人民滿意的新型城市,提出群眾可感可及的任務舉措。比如,為推進城市更加安全宜居,提出探索多元化城市更新改造路徑,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有序推進城鎮供排水老舊管網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線入廊率,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為推進城市更加綠色低碳,提出實施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提質增效行動,推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鼓勵各地建設零碳園區、零碳社區。為推進城市更加智慧人文,提出推動物聯感知系統省市縣全覆蓋,建成5個萬兆先鋒城市、50個萬兆園區,規劃建設和改造文化設施、公共體育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

聚焦實現城鄉居民生活的“均質化”目標,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聚焦實現城鄉享有均衡的公共服務、均質的生活水平目標,提出先行先試的創新舉措。比如,聚焦城鄉要素流動自由化,提出探索建立科研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制度,探索賦予突出貢獻人才“新村民”資格,支持返鄉青年競聘鄉村振興職業經理人,鼓勵工商資本投資規?;s化經營的農業領域。聚焦公共資源配置均等化,提出以縣域為整體統籌規劃建設路、水、電、氣、通信、物流、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推動重要市政公用設施向城郊規模較大中心鎮及鄉村延伸,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和集團化辦學,加強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行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基層衛生人才“縣管鄉用”。聚焦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提出鼓勵城鄉結對、村企掛鉤發展生態農業、文化旅游、休閑康養、民宿經濟,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探索“園區聯動鎮村發展”模式,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資本入股園區。

聚焦“人地錢”掛鉤制度,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實施方案》聚焦夯實組織、要素、機制“三個保障”,提出一系列改革探索舉措。比如,強化土地要素支撐,提出建立以畝均效益為導向的土地差異化供應機制,加大對優勢地區和人口凈流入城市的土地指標傾斜,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探索農村戶籍與“三權”分離,建立自愿有償退出辦法。強化資金要素支持,提出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規模大、新增落戶多、基本公共服務成本高地區的省級轉移支付規模,統籌省級專項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城鎮、潛力縣域、產糧大縣等市政公共設施、園區設施以及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項目建設。強化運行管理保障,提出穩妥推進市直管街道、市轄區直管社區,探索有條件的新區、開發區與行政區融合的行政區劃設置,健全放權賦能滾動支持和動態調整機制,推進資源配置向基層下沉。

第十二屆國際管網展覽會于2025年11月26-28日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感興趣的可以加小編微信咨詢: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