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作為非開挖工藝試點工程的市區中心路段“北塘河路(龍錦路——賀家塘路)雨水管道修復工程”正在全速推進,計劃年底前完成施工。這也是常州率先在省內采用機械式螺旋纏繞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有針對性的進行試點設計、施工。
據介紹,機械式螺旋纏繞法是采用機械纏繞的方式將帶狀型材在原有管道內形成一條新的管道內襯的修復方法。針對長1KM、有23處待修復問題的北塘河路雨水管道,為最大程度減少對市區交通的影響,改變以往“開膛破肚”式的開挖換管,積極運用新工藝、新技術,對城市地下網管進行“微創手術”。施工中,引入管道閉路電視檢測系統“機器人”,讓“機器人”進入管道內攝像記錄,技術人員根據檢測錄像,進行管道狀況判讀,在找準“病害點”后,采用機械式螺旋纏繞等新工藝對管道進行修復。
該種工法技術優勢:一是無需開挖路面。修復所需設備和材料全部通過現有檢查井進入管道內, 無需開挖路面, 即可完成全部修復工作。二是可帶水作業。整個修復過程沒有化學反應過程, 所以原管道中有部分水流時 (20~30 cm水量為宜) , 在不影響工人安全的前提下, 仍可進行修復作業。三是施工簡便。施工條件要求低, 無需對管皮缺失、鋼筋裸露、麻面等原管道缺陷進行預處理, 無需潔凈的原管壁, 纏繞制管速度快, 工期短。四是機動性強。施工過程可按要求隨時中斷, 保證在一個小時內撤場, 條件具備后可隨時進場繼續作業。隨時可以將型材切斷, 將設備和型材放在檢查井后撤離現場, 不會影響正常通行, 隨后再將型材焊接后繼續施工。五是高強度。修復后形成的襯管按獨立結構管設計, 以DN1200為例,襯管環剛度達 8KN/m2以上。六是質量可靠。型材在工廠預制, 質量符合行業標準CJJ/T 210—2014要求;施工全程采用機械物理操作, 質量不受人為、環境因素干擾。襯管完全無滲漏, 密閉性好。七是過水能力提升。襯管內壁平整光滑, 粗糙系數低 (n=0.010) , 與原有混凝土管道相比, 提升了過水能力。
有了本次成功的實踐,市城鄉建設局計劃近期使用非開挖修復法對其他排水管線進行維修。隨著此項技術的推廣,“拉鏈路”、“補丁路”等現象將逐步減少,排水管道修復過程對市民造成的影響也將進一步降低,對推動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在排水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文章來源:常州市城鄉建設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