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沈陽市越來越多的立交、快速路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跨河橋梁飛架兩岸,城市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變化越來越多。其實,不光在空中,就在沈陽市民的腳下,一場城建變革也在悄悄展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正在慢慢改變著城市的地下“生命線”。有了綜合管廊,空中“蜘蛛網(wǎng)”、地上“拉鏈路”這些困擾城市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沈陽城建正在通過統(tǒng)籌地上地下,兼顧“面子”“里子”,真正改善民生促進營商。
小商戶:每周疏通兩次下水的日子終于要到頭了
在五愛街附近經營米線店的老王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難言之隱”,自從3年前從河南老家來沈陽做小買賣,自家米線店的下水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他。他說:“我基本上一個禮拜就要疏通下水1-2次,冬天一個禮拜1次,夏天最少一個禮拜2次。”老王介紹,他找專業(yè)的疏通工人用電泵機器進行清掏,每次一干就是小半天,不僅影響廚房工作,抑制不住的臭味還會飄滿整個店面,好幾次客人一推開門聞到臭味就又關門出去了。
如此“難纏”的排水問題為什么不能徹底解決?老王為什么要忍了三年之久呢?因為歷史原因,老王家附近商戶都有著類似的困擾,如果想徹底解決問題,就需要大范圍的管線改造。南北快速干道綜合地下管廊工程終于能徹底解決商戶的窘境了。和地下隧道同步建成的南北快速干道綜合地下管廊全長2.3公里,南起北文萃路以北,北至北翰林路。將納入管廊的管線包括電力、電信、熱力、給水、污水、雨水等六類管線,并配套消防、通風、供電、照明、監(jiān)控、報警、排水和標示等設施,投入運行后,將為五愛街沿線的管線維修帶來前所未有的輕松與便利。
大民生:改善城市空中“蜘蛛網(wǎng)”地上“拉鏈路”
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是近年來興起的新生事物。目前已經建成或正在興建的多位于城市新區(qū)或開發(fā)區(qū)內。一些老舊城區(qū)因其地上施工空間狹窄,地下地質情況復雜,鮮有人涉足老舊城區(qū)的綜合管廊建設領域。沈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一開工,便成為國內首條貫穿老城區(qū)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地下綜合管廊是筑牢城市“里子”的民生工程,對于破解“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wǎng)”等問題,保障電力、通信等“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沈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西起和平區(qū)南運河文體西路橋北側綠化帶內,東至大東區(qū)善鄰路和睦公園內。全長約12.6公里。共設置7座盾構井、22座工藝井,管廊的建設方式與地鐵施工相似,都是采取盾構機挖掘的方式進行,管廊采用雙洞建筑結構,地下盾構管廊開挖直徑為6.2米,管廊內徑為5.4米。一側圓形結構的管廊內,分上、下兩艙,下半部分布有中水、給水管線,上半部是緊急逃生通道和電力艙。與其平行的另一洞管廊內則布有供熱管、熱力艙、天然氣艙和緊急逃生通道。這種分艙結構使入“廊”管線都“住”在各自不同的“房間”里,既保證了各管線之間互不影響,又方便對管線的統(tǒng)一管理和日常維護。
沈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是國內首條貫穿老城區(qū)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在老城區(qū)里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橫在施工單位面前的第一只攔路虎就是要穿越由附近一座既有建筑施工時留在地下的預應力錨索林。施工單位與原有建筑業(yè)主及當初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進行溝通,確認這些錨索已經具備切除的條件。因錨索抗拉強度較高無法通過盾構刀具切割。項目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反復論證,確定了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耗時141天,成功割除錨索135根,終于從國內盾構施工中罕見的密集預應力錨索林中沖了出來。
如果說穿越錨索林已經夠復雜的,那么同時下穿青年大街和上跨地鐵2號線更像是“火中取栗”。地鐵2號線位于青年大街正下方,管廊左右線均需上跨地鐵2號線左右線且最小豎向凈間距僅2.5m,區(qū)間覆土最小間距僅5.8m,小于規(guī)范要求的大于盾構直徑。青年大街為沈陽市城市主干道,每日車流量巨大。據(jù)項目前期調查發(fā)現(xiàn),青年大街下方有電力、熱力、給排水、通信等21條既有管線,管線尺寸大小不一,埋深程度參差不齊,分布情況錯綜復雜。風險系數(shù)如此之高,施工單位絲毫不敢有半點松懈。穿越期間,施工單位全員出動,嚴格按照值班制度,保證24小時管理人員在崗。在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的隧道里,在無所謂工作還是休息的氛圍里,歷時兩周,盾構機順利穿越了青年大街。沉降值均控制在3cm之內,完全符合國家標準。
【文章來源:沈陽日報】
…
…
…
…
…
…
…
…
…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