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預計2020年動工,未來杭州城西有望雨天不漫水,九溪觀潮不濕身


12月15日訊,“參照日本東京圈排水系統,我們將在杭州城西新建一條直徑11米、長約11公里的地下排澇隧洞,從五常港將澇水強排入錢塘江,在浙江已建、在建地下工程中是最大的。”

  

近日,記者從杭州市林業水利局獲悉,杭州城西南排通道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初稿,計劃2020年開工建設。據介紹,南排通道工程一旦建成,將大大緩解城西城市內澇的頑疾。同時大家在之江路上觀潮,也可“不濕身”。

  

●告別“澇城西”時代

2007年羅莎臺風、2013年菲特臺風,杭州城西都出現嚴重的城市積水問題。文一路、文二路、教工路成河,留下的馬路上甚至要開沖鋒舟行進,積水都沒過了成年人的胸口。

  

為什么城西易積水,答案在杭州西南的山水之間。

杭州防洪最后一道屏障是余杭街道境內,防洪能力百年一遇的西險大塘,它將東苕溪匯集的天目山區浙北暴雨中心的上游來水擋在杭州城外。

  

“不過,西險大塘以東110平方公里的城西土地上,澇水只能通過余杭塘河排往京杭大運河,排澇能力還不足20年一遇。”

  

杭州市林水局水利規劃中心副主任張麗虹說,鑒于杭州城西地區的地形條件和河道情況,他們參考了日本東京圈排水系統,提出了建設以排澇功能為主、兼顧生態配水的杭州城西南排通道,希望今后城西的排澇能力能像東京一樣強大。

  

●一天可以排掉兩個“西湖”

通過調查比對,排水通道的進水口最終選擇在余杭區境內的五常港(西溪濕地龍舌嘴)。這里將利用現有的閑林港、方家橋港、顧家橋港形成骨干匯水通道,連通規劃的和睦水鄉、五常濕地及西溪濕地,河寬由現狀的10-40米拓至40米,將西部山洪匯至五常港進口。

  

規劃進水口采用豎井式,直達50米深的地下,全線采取深隧的方式將水引入錢塘江邊規劃的九溪排澇泵站,隨后排入錢塘江。

  

張麗虹說,根據西湖水總庫容1030萬立方米來計算,城西南排通道一天就能向錢塘江強排兩個“西湖”的澇水。同時,直徑11米的城西南排深隧,相當于三層樓的高度,在全省所有已建、在建地下工程中都是最大的

  

●九溪觀潮將不再濕身

從五常港開挖,杭州地下最大隧洞要一直通到九溪,行進約11公里,出水口設置在之江路九溪閘的北側區域,匯入錢塘江。

  

江邊百姓愛看潮,農歷七八月份大潮,九溪一帶經常潮涌上岸。如今,城西南排通道的建設,將徹底結束這種潮涌上路、觀潮濕身的尷尬局面。

  

工程外移擴建西湖區沿山河現有的九溪閘,調整為九溪排澇閘站,這會重新調整九溪一帶的錢塘江堤線,堤線會外移約150米左右,調整堤線長810米。

  

“這樣一來,之江堤、珊瑚沙圍堤的防洪標準都提升至100年一遇。新建的九溪擋潮閘和節制閘,更是將潮水擋在閘外,解決了九溪一帶防洪御潮的問題。”張麗虹說,規劃中特別設計了S型的順滑堤線,保留了大潮沖擊堤壩的江景;在堤壩后方還將新建觀潮平臺。

  

目前,杭州城西南排通道可行性研究報告初稿已形成,項目預計2020年動工,工期約3年。同時,為了提升流域防洪蓄洪能力,隨項目同期開工的,還有西險大塘達標加固工程、臨安里畈水庫加高擴容工程和青山湖綜合治理保護工程。

  

TBM(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方式【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杭州地下最大的洞是磨出來的

地下要挖一個直徑11米,3層樓那么高的洞,施工起來一定動靜很大吧?


記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得到的答案卻出乎意料。“由于城西南排通道地下深隧要通過西溪濕地、九溪十八澗等景區和居民區的地下,工程選擇采用TBM(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方式施工,這種工藝操作時,地上無噪音、無振動,地下施工過程中一點也不擾民。”

  

張麗虹說,這個工程是在地下50米深處,用機器一點一點磨出一個直徑11米、長約11公里的隧洞,磨出來的全是粉末,從五常港進水口運輸時,也可以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文章來源:浙江在線】



    ▼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把時間交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