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綜合管廊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保障“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中新網記者24日從青海省海東市獲悉,該市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正積極推進。
圖為工人鋪設防水卷材
青海省海東市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項目是國家第二批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是中建五局在青海省投資的首個PPP項目,該項目由海東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中建五局、中港建設及中建股份共同出資建設。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它的出現,不僅可以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還能極大方便電力、通信等等市政設施的維護和檢修,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震減災作用,對保障電力、通信等“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基本建設完成的廊體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管線都納入到一個‘艙體’內,投資一次,可以永續利用百年,地面與道路不再因為管線維護而再度開挖。”建設方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樣可有效消除“拉鏈路”現象,又可以節約土地。在綜合管廊內的任何管道等出現問題,工作人員只需通過管廊的進出口即可隨時檢修,避免了修一次挖一次的情況,從而大幅減少維護成本。
2016年7月,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海東市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總包管理一部成立。據悉,平安區管廊建設暫定投資額8.4億,合同工期暫定為2年,規劃管廊建設長度13.8公里,主要工程有,管廊基坑開挖與支護、管廊主體結構施工、防排水、基坑回填、安裝工程等,目前項目已完成平安區管廊建設里程12.21公里,主城區內管廊建設已基本完工,預計2019年5月底全部完工。
2018年12月,進入冬季的青海海東地區溫度下降,天氣寒冷,項目施工進入冬施期,這給平安區內管廊施工作業帶來極大挑戰。
中建隧道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晶說,現在,現場施工人員已經戴上了棉安全帽、加厚手套,穿上了防寒服進行現場作業,雖然冬施期管廊建設進入最艱難的“攻堅戰”階段,但施工現場卻傳來好消息,項目二工區管段內最后一個八字口主體澆筑完成,標志著二工區現場施工所有重難點問題全部解決,這為項目二工區管段內主體工程的全部完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據悉,項目二工區八字口連接享堂路與南環路,是平安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現場施工首先必須克服低溫的技術困難,施工過程中現場施工技術人員全程觀察混凝土溫度的變化,實時監測,確保混凝土質量達標;其次八字口設計結構復雜,管線密集,施工技術性強,現場技術人員克服層層技術困難,提前半月完成了該路口的主體澆筑作業,使武裝部至174軍用鐵路1.1公里路段提前貫通。
李晶說,海東市平安區管廊建設項目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市政工程,在冬施期間不斷克服低溫天氣的影響,始終堅守施工第一線。項目將繼續全力以赴打好2018年的攻堅戰,為2019年項目如期完工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推動海東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