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全面啟動中心城區2萬公里地下管線普查
17日記者獲悉,為全面摸清濰坊中心城區地下管線的實際情況,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市政府決定開展中心城區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系統建設項目。 近年來,隨著濰坊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地下管線的種類日益增加、規模不斷擴大、構成日趨復雜。中心城區地下管線存在家底不清、信息不全、規劃設計前瞻性差等問題日漸突出,道路路面塌陷、井蓋缺失、施工作業挖斷等問題時有發生,影響了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運行秩序。同時由于地下管線規劃設計前瞻性、統籌性不足,造成道路頻繁開挖,“馬路拉鏈”現象禁而不止,市民反應很大。
中心城區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的實施,將為保障城市的安全、穩定運行,保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推動濰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6月14日上午,在和平路亞星橋北的一組探測作業現場,作業人員正打開路面上的檢查井井蓋,對井內進行觀察測量,以查清地下管線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走向(流向)、規格、材質、管徑、小室尺寸及權屬單位等詳實信息。
作業過程中,普查人員將探測儀夾持在管線上,通過發射端發射電磁信號,接收器追蹤電磁信號的方法追蹤管線具體位置。如果兩個井口距離超過75米,還要增加隱蔽點標記,以提高探測精度。
探測完成后,普查人員將管線的代碼編號、大小位置,標記在管線周邊,為后期管線信息錄入及復核檢查提供依據。由于目前正處創建衛生城市復審迎查的攻堅時期,為此采取了簡化標記內容、限定書寫位置、規范標記樣式及優化標記材料等四項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有效地配合了創城迎審工作的開展。
普查人員采用移動式地下管線數據采集系統,在現場通過系統前段的手持機APP軟件,實現地下管線信息的錄入、成果的自動檢查、數據的匯總上傳,極大地便捷了地下管線數的采集、處理、入庫等一系列工作,縮短了工作周期。
本次普查,將對中心城區648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約20000公里地下管線進行全面普查,摸清管線的種類、數量、功能、材質、位置、管徑、埋深、高程、走向、連接方式、權屬單位等基礎信息,并同步建設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為道路建設和地下設施施工提供基礎保障。
從今年5月份開始,中標單位已經進場,開始對中心城區648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的管線進行普查,范圍為東至朝陽路、南至坊子樂山街、西至樂城路、北至望海街的大外環圍合區域。本次普查,范圍包括市政道路、公路以及沿河道埋設的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及其附屬設施等各類管線。
據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保質保量完成此次地下管線普查項目,他們對工程進度、質量、安全進行了全面把控,進度方面采取小片區帶動大片區的滾動式推進的作業模式,安全方面嚴格按照有限空間作業相關規定進行操作,質量方面嚴格遵守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在大面積作業鋪開之前,施工方按計劃進行了實驗區作業,在市區內選取了一定面積的小塊圍合區域,進行探測儀器的校驗、操作標準規程的確定等前期工作,并對入場班組進行安全質量技術交底。截止目前,實驗區段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監理檢查驗收工作,外業探測已全面鋪開。
【文章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叢書瑩】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