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立足建設發展新理念,創新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模式,在建章立制、標準編制、全面普查、平臺建設、動態更新、信息利用、規范建設、實時監測、管廊試點等領域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合肥經驗”。全市地下管線監管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獲2019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并承擔國家住建部課題研究,國家住建部向全國推廣借鑒。多次受邀向全省、全國介紹“合肥經驗”,國內30余個城市前來交流學習。
一、強化頂層設計,夯實工作基礎
(一)健全管理機構,實施專業管理。成立了合肥市地下管網建設管理辦公室,作為常設機構,負責全市地下管線建設統籌管理;各縣(市)區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機構負責轄區地下管線的建設管理工作;各管線產權(管理)單位確定的責任部門負責自管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工作。形成了標準統一、行業負責、分級管理、權責對等的運行機制。
(二)建立規章制度,實施規范管理。印發《關于加強全市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推動地下管線建設管理順利開展,并逐步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出臺《合肥市地下管線條例》,固化“合肥經驗”并形成長效機制;按照“條例全面管總、細則具體操作”原則,實施《合肥市地下管線條例實施細則》,地下管線規劃、建設、管理及地下空間利用有了法制保障。
(三)制定技術標準,實施科學管理。組織編制《合肥市城市地下管線數據技術導則》《安徽省地下管線測繪技術規程》等,統一全市地下管線技術標準,為地下管線和地下空間建設管理提供技術支撐;主編國家團體標準《地下管線核驗測量與竣工測量技術規程》,帶動全國地下管線竣工測量與動態更新工作。
二、建立地下管線數據庫,實現管線數據信息化管理
(一)開展普查,摸清管線家底。一次性完成市政道路下各類地下管線、市政地下空間屬性信息普查,普查面積493平方公里,管線總長度3.1萬公里,地鐵隧道89.2公里、車站47座,人防坑道4.3公里,地下管廊36.4公里,建立了地下管線綜合數據庫,初步構建了地下空間數據資源中心。
(二)建成信息系統,提高管理水平。建成“1+1+1+N”的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地下管線從數據采集到成果應用全過程一網平臺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擴大成果應用;利用“互聯網+”移動巡檢,實現地下管線竣工測量實時監管,辦事效率和監管效率明顯提高;與縣和區全面共建共享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功能和信息數據,節省平臺建設費與平臺運維費;一體化管理地下管線信息文檔,實現項目資料自動歸檔。
三、實施地下管線竣工測量,建立管線信息動態更新機制
(一)實施“兩管一服”,推動管線竣工測量開展,實現管線信息動態更新。創新實行竣工測量“兩管控一服務”并將管線測量費納入主體工程投資的工作機制(“前端管控”即地下管線工程開工前需簽訂《竣工測量合同》;“后端管控”即地下管線工程竣工測量資料驗收意見作為《建設工程檔案合格證》核發要件;“一服務”即建立竣工測量單位定點庫供建設單位抽取使用),確保竣工管線信息及時納入綜合數據庫,保持數據信息的現勢性。
(二)實施績效考核、第三方檢測和信用管理,確保動態更新機制落實和數據質量。嚴把測量委托關,將地下管線竣工測量工作納入市政設施管理績效考核,加強管理、提升績效;嚴把測量成果質量,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地下管線竣工測量進行全面監督檢查,跟蹤檢查管線測量行為和測量質量;加強測量企業信用管理,印發《關于加強全市城市地下管線竣工測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按季度對竣工測量單位的履約情況、實時跟蹤測量、及時上交數據、測量成果質量等方面進行考核,考核結果納入企業信用管理系統。
通過施工審批、工程檔案驗收、市政設施績效考核、建立定點單位庫、落實測量費用、加強信用管理、定期匯交數據等一系列舉措,并實施管線信息日跟蹤、周更新管理,保證了我市地下管線數據庫的現勢性。4年來,市區已開展各類竣工測量管線工程3256項,成果入庫2496項,累計管線長度9202公里。
四、規范地下管線建設行為,提高地下管線建設質量
(一)開展綜合方案設計審查,嚴格管線建設源頭把控。組織召開有道路建設單位、道路設計單位、管線建設(產權、管理)單位和市直相關部門等參加的管線綜合方案設計審查會,審定《管線綜合橫斷面布置圖》,兼顧了當前需求并適度超前,使管線設計更合理、地下空間利用更有效;明確了各類管線建設時序,規避施工過程中相互影響。同時,《管線綜合橫斷面布置圖》作為管線綜合初步設計編制、規劃許可證辦理和建設許可證辦理的依據,增強管線施工的可實施性,有效減少城市道路“馬路拉鏈”。
一年來,累計組織召開管線綜合方案設計審查會57次,涉及大建設項目125條道路,核發管線綜合橫斷面布置圖125份。
(二)辦理建設審批手續,嚴格規范地下管線工程建設行為。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通過調研和會商,將地下管線工程建設許可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施統一管理、分級核發,合肥市地下管線建設從此邁入規范、科學、有序建設的新時期,解決多年來困擾全國地下管線行業性難題。建設許可證的核發,確保地下管線按審查合格的規劃設計有序施工,避免造成道路施工混亂和管線損傷,同時提升了城市地下空間集約高效利用水平。
半年來,市縣區已為各類管線工程辦理建設許可34項,涵蓋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多種管線。
五、推廣數據成果運用,服務城市規劃建設和有序運行
(一)供給數據信息助力城市建設。一是共享數據資源。將管線信息成果查詢和應用列入市公共事業服務事項,實現網上申報、網上獲取查詢成果的一網式服務。截至目前,已為93個單位452個項目提供地下管線信息,累計管線長度121391公里,可節約地下管線探測費約1.4億元。二是助力城市建設管理。為全市各類建設工程建設、水環境污染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等提供基礎資料及輔助決策。三是實時查詢方便快捷。利用“互聯網+”移動查詢系統移動巡檢客戶端,現場查詢地下管線。三是減少“馬路拉鏈”。利用地下管線系統數據,為新增用戶接駁管線、架空管線入地、老舊管網改造提供信息服務。1年多來,避免30余處市政干道的挖掘施工。四是降低工程施工事故。利用地下管線空間信息,制定施工方案,減少盲目開挖造成的管線事故。五是服務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依托22400公里相關區域的管線數據,建設2300公里主干管線的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增強城市主動式安全保障能力。
(二)多措并舉確保數據信息安全。地下管線數據信息資料為國家秘密級事項。通過物理隔絕、專網專用、非線性處理、權限認證、水印加密、有效期控制、簽訂保密協議、脫密處理、融合天地圖、VPN認證等措施,保障管線數據信息使用安全。
六、建設城市綜合管廊,提升地下管線管理水平
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能有效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
(一)圓滿完成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建設。合肥市地下綜合管廊國家試點項目總長度58.32公里,概算總投資54.75億元。歷時3年,試點項目管線入廊和入廊收費超額完成,相關配套政策按時出臺。2019年11月,國家住建部、財政部進行綜合管廊試點項目最終考核驗收績效評價,我市綜合得分位居全國第二批試點城市前列。
(二)積極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常態化建設
按照《合肥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積極推進綜合管廊常態化建設,地下管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黑龍江路管廊已經完成初驗并投入試運行,北京路管廊即將建成,淮海大道、護城路、習友路3條路管廊已開工建設,大連西路和山海關路2條路管廊已完成招標即將開工,涉及管廊15.36公里,概算投資12.84億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