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民生訪談
小布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上海分社等聯合主辦的2023上海民生訪談今天迎來第十一期,嘉賓是上海市水務局(上海市海洋局)局長史家明,他介紹了道路積水改善工程、易積水居民小區改造、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打造市民身邊的濱水空間、加快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等……這些內容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

         


積水點改善工程將繼續堅持下去,每年敷設排水管道4公里至6公里,今年將完成24個易積水居民小區改造任務,并啟動新一輪易積水居民小區排摸


上海水務部門每年滾動推進的積水點改善工程到今年已經實施25年,連續第9年被列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這項民生工程將繼續堅持下去,以每年敷設排水管道4公里至6公里,總投資1億元至2億元左右的規模,循序漸進。
2023年道路積水改善工程項目


圍繞解決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上海水務部門制定了《上海市易積水居民小區防汛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任務清單中的66個小區是從目前存在隱患的易積水居民小區中,選擇了暴雨積水問題最嚴重、老百姓反映問題最強烈、小區規模較大且近期沒有動拆遷計劃、需要通過工程性措施綜合治理的小區。


在66個小區中,2022年已完成42個小區改造任務,超額完成目標。2023年爭取完成其余24個小區改造任務,實現“三年計劃兩年完成”,截至3月底,已開工17個小區,完工2個。



已完工的44個易積水小區名單


上海水務部門將在今年下半年啟動新一輪易積水居民小區排摸,有小區積水改善需求的市民可以通過各區防汛值班電話或12345反映您的改造建議(防汛值班電話每年入汛前都會在媒體公布),各區會在統籌考慮的基礎上,納入新一輪易積水小區防汛能力提升方案,滾動實施易積水居民小區的防汛能力提升行動。


5月1日起,新建住宅二次供水設施經驗收合格的,將由屬地供水企業負責運行維護

供水行業多年來一直堅持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過程提升。上海水務部門將持續開展原水互聯互通工程、水廠深度處理改造、老舊供水管網改造、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移交接管等工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系統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多年來,上海水務部門持續改進本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工作。對于新建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移交接管工作,水務、住建、房管部門共同編制發布了相關政策,5月1日起,新建住宅二次供水設施經驗收合格的,由屬地供水企業負責運行維護,也就是說,之后建成的小區,物業不再管理二次供水設施,將由供水企業承擔。


同時,上海水務部門還將積極推動智慧泵房建設,優化小區二次供水運行模式,不斷提高供水專業化服務水平,提升居民飲用水品質,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還水于民,還岸于民,著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加快建設現代海洋城市


以“一江一河”為引領,近年來,上海水務部門始終致力于打造市民身邊的濱水空間,還水于民,還岸于民,著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目前全市開放河湖濱水空間累計達167條(段)、800余公里,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濱水空間開放,打造更多集游憩、休閑、文旅功能一體的高品質公共空間。



上海市河湖濱水空間開放成果匯總表(不含一江一河)



今年,綠化市容與水務部門共同啟動了浦東臨港、嘉定、青浦、松江、奉賢五個新城的“綠環水脈”建設,要進一步優化水系布局,確保河網聯通、水綠交融,藍網綠環相連相通、成環成網,“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實現100米主通道貫通。在100米寬的主脈范圍內,由20多條寬20米以上的河道組成每個新城綠環的主水脈,主水脈由水、岸兩部分組成,水是指20多條寬20米以上的河道,承擔防汛、行船等功能;岸是指河道兩側的岸上空間,可容納跑道、騎行道等綠環主通道。主水脈范圍內,將優化水系布局,開展河湖生態治理,提升防洪除澇保障能力,同時結合綠化造林和綠道建設,提升濱水空間品質。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水還是岸,都將是連續貫通的,主水脈沿線有碼頭、停靠點、驛站等基本設施。


2023年,每個新城綠環將率先實現10公里以上的主水脈貫通,至2025年,五個新城共計200多公里的綠環主水脈全線基本貫通。同時,持續推動涵蓋五個新城、45個街鎮和中心城區的“50+X”個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從而實現河湖防汛、生態、景觀、文化等綜合功能提升,努力打造更多水清岸綠、生態宜人的濱水開放空間。

上海濱江臨海,依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的發展也契合了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洋工作,上海正在按照海洋強國戰略,從海洋經濟、科技、生態、文化和合作五個方面奮楫爭先,加快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努力把上海建成中國特色海洋強國建設引領區。


到2035年,上海將打造許多特色海洋旅游目的地,每個區域都會結合自身實際,形成各不相同的濱海特色。

南匯新城,聚焦“未來之都,海湖風韻”,將滴水湖作為核心片區,依托湖海交融的特色景觀,重點打造環湖面海的城市界面和面向大海、垂直滲透的景觀廊道,塑造國際風、未來感、海湖韻的海上城市。

寶山主城片區,聚焦“濱江都會、郵輪港城”,打造成集國際郵輪、工業遺存和紅色文化多元特征融合的濱江郵輪旅游集聚區,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為景觀核心,以標志性濱水建筑、濱水休閑廣場、大型郵輪碼頭為意象要素,集中體現國際郵輪港的城市窗口形象。


金山奉賢濱海地區,聚焦“上海灣區,黃金海岸”,依托海洋非遺、海防、海漁等民俗文化資源,依托金山城市沙灘、金山嘴漁村、金山三島、奉賢海灣森林公園和碧海金沙,引入國際頂級的旅游品牌,匯聚特色旅游業態,打造世界級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崇明城橋地區,聚焦“江南韻味,海島特色”,打造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田園濱水城鎮,將濱水空間作為城市骨架,保護遺存的沙島特色建筑元素,彰顯島嶼生長脈絡,強化海島記憶。



在四大濱海城市名片的基礎上,還將打造7個美麗漁村通過海漁文化展陳、漁港美食、海島休閑旅游體驗等,彰顯海洋生態文化和世代傳承的海漁文化積淀,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重點打造金山區山陽鎮嘴漁村、崇明區陳家鎮瀛東村、陳家鎮奚漁村、綠華鎮綠港村、橫沙鄉豐樂村、寶山區羅涇鎮海星村,與浙江省嵊泗聯合打造灘滸島灘滸村,進一步拓展公眾親??臻g,推進整治修復親海岸線,滿足公眾對高品質濱海空間的需求。
來源:上海發布